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战略意义概括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并强调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久前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27 08:3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将学院功能定位置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统筹谋划,指引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当前,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
来源:
学习时报
日期:
23-09-25 08:36
【光明论坛】 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文章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25 08:3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兴盛,必然伴随着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华文明在对外传播中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3-09-25 08:31
【光明时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在要求。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乡村治理牵涉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须坚持问题导向,把...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22 09:14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是19岁的周恩来赴日留学之前,为同学题写的临别赠言,也是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周恩来一生中留存于世的诗歌并不多,其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青年时代。这些诗歌反映了周恩来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目前收入在《周恩来青...
来源:
学习时报
日期:
23-09-22 09: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22 08:58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3-09-21 08:53
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20 08:53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20 08:49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苟日新、日日新...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3-09-19 08:5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18 08:50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18 08:49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吹响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概括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了“两...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15 08:3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3-09-14 09:10
核心阅读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3-09-14 08:54
【光明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13 08:47
内容提要 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全面了解中华文明,夯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基础;深刻领悟“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3-09-13 08:45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明确了发展路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论述,对建设教育强国,以...
来源:
学习时报
日期:
23-09-11 08:52
“消费”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论述颇多的重要范畴,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消费现象渐趋复杂,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消费”相关思想对当下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消费”的呢?...
来源:
学习时报
日期:
23-09-11 08: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11 08:46
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化解中央苏区的经济困境,中央苏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热潮。这场声势浩大的劳动竞赛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苏区群众的劳动热情,促进了苏区生产力的发展,传播了党的思想和主张,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还为抗战及新中国成...
来源:
学习时报
日期:
23-09-08 08:42
思想的力量超越时空,科学的理论魅力永存。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赢得了世界历史性...
来源:
经济日报
日期:
23-09-08 08:39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谈到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再到对“两个结合”的深刻阐释,发出了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连绵不断,五十六个民族...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06 08:52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推进的过程,要针对青少...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3-09-06 08:50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把握,指明了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05 09:0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05 08:59
“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在特定的历史转折点上达到了它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它决定性地意识到了自身的立足点——意识到必须把现代化这一普遍的任务同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从而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立足于自身之...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04 09:22
【光明论坛·温故】 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发表题为《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致辞,其中引用古语“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强调,过去几十年,人类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显著成果,就是因为...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04 09:14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3-09-04 09:12
点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