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 中安新闻客户端| 安徽发布| 省政府网双微| 中安在线双微

中安在线首页|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双微|中安在线双微

英文|简体|繁体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理论 > 理论资讯 > 省情国情

农民工笔下的母亲,为何打动人心(民生观)

时间:2025-07-17 08:45:21

  这提醒着专业的创作者们,扎根生活,创作才有源头活水;也提醒着更多的人,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还有诗与远方

  

  “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一年年总也断不了。”最近,一位六旬农民工现场写就的命题作文《我的母亲》,让许多网友为之动容。

  文章没有华丽堆砌的辞藻,只有“洗得发白,补了又补的衣裳”;没有精心设计的结构,只有“一辈子就没闲过”的身影;没有花样繁多的类比,只有“她揉揉眼,又得爬起来”的白描。在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撰写华丽文章的时代,这样一篇作文何以让无数网友动容?

  这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真实的生活。质朴的文字里,是一位母亲不辞辛劳的奉献,是一个儿子跨越半生的思念,也是所有人深埋心底的情感共鸣。那些被时间反复锤炼过的词句,把记忆里的点点滴滴串联,好像母亲就在眼前,字字不提爱,却句句是深情。“我已经当了爸爸,也已经当了爷爷,但我已经三十多年没叫过妈妈了。”寥寥几笔,描摹出作者人生过半后对亲人跨越时空的追念。这扎根生活沃土生长出来的表达,以真实的情感浇灌,迸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细致的观察、真挚的情感、动人的文笔,是套路化的“工业糖精”不可替代的。

  这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内心的坚持。写作文当天,这位被称为“安老三”的农民工到劳务市场去等活儿干,从5点半等到上午10点多,都没人雇用他。看到有人拍视频发起创意挑战,他便接受挑战,去劳务市场附近的一家小饭馆写下了这篇《我的母亲》。或许生活没有那么容易,但他保持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喜欢语文、对文学感兴趣、爱好书法的“安老三”和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看书的农民工刘诗利一样,让万千“打工人”看到了疲惫工作之余努力发展小爱好的自己,感动于辛苦生活中对“诗和远方”的追求。

  一位普通劳动者,用质朴的文字写普通人的故事,击中了千万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提醒着专业的创作者们,扎根生活,创作才有源头活水;也提醒着更多的人,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还有诗与远方。(李祉瑶)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 沙庆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