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军熔炉”到新时代引擎:
新四军干部教育经验的 当代启示
徐紫林
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苦岁月中,新四军不仅是一支令日伪胆寒的“铁军”,更是一座在战火硝烟中淬炼干部的“红色熔炉”。面对严酷的敌后环境、复杂的斗争形势和干部来源多元、素质参差的现实挑战,新四军创造性地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干部教育体系。这套体系不仅为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信念如磐、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骨干力量,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立下了不朽功勋,其蕴含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智慧,更是穿越历史时空,对新时代建设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具有不可替代的宝贵启示价值。
一、铸魂为本: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置于首位
新四军在革命实践中深刻体认到,政治素养构成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要素与根本保障。面对敌我矛盾交织、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斗争环境,确保干部群体在政治立场上的坚定性与思想认知上的统一性,直接关系到部队的生存根基与发展命脉。基于此,新四军干部教育体系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与党的纲领政策置于教学内容的核心地位。无论是抗大华中分校的正规化课堂,抑或基层教导队的非制度化教学场景,均系统组织干部研读《共产党宣言》《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经典文献,并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之外,更着力发展基于斗争实践的问题导向型研讨、辩证批判式辨析等互动形式。这种教育范式超越教条化灌输,其本质在于引导干部明确“为何而战”,厘清“为谁而战”,进而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判局势、制定战略的能力,实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系统性重塑。在纪律规训层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新四军的刚性制度规范,被确立为干部政治素养的基准要求。教育过程中持续强化即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权威,要求干部无条件服从党的决策部署,由此保障了部队在指挥体系、行动准则上的高度统一,使新四军在华中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格局中,始终成为执行党的意志的坚强武装力量。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代语境下,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夯实思想根基建设,始终构成干部教育体系的价值轴心与根本遵循。为此,首先应深化理论武装的系统性建构。将学理阐释、精髓把握与实践转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干部深刻领悟其理论内核、精神特质、体系化内涵及实践导向,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精髓,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其次,强化纪律规训的全程渗透。将政治纪律教育深度嵌入干部教育全过程,通过制度化训导强化干部的组织归属意识与纪律遵从自觉,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刚性传导与精准落地,切实维护党的组织统一性与行动一致性。
二、实践为要:在斗争一线锻造过硬本领
新四军干部教育体系以实践为根基,构建起高度实战化的教育范式,其教学内容深度植根于敌后战场实际需求,将伏击战、破袭战、村落攻防及地道战、地雷战等游击战术体系列为必修课程,并通过对近期作战经验的即时提炼实现课程迭代;政治工作、群众动员、政权建设等课程亦严格对应根据地开辟、巩固与发展的阶段性任务。教学实施层面采取“训战一体”机制,干部在理论学习后立即投入连队作战或地方政权建设等实践场域,通过战场环境下的能力验证检验学习成效,同步收集新问题、生成新课题,形成闭环培养路径。该模式显著缩短人才成长周期,使干部在极端残酷复杂的敌后环境中迅速淬炼出自主决策能力与系统执行力,凸显战时干部教育的独特效能优势。
新时代干部教育必须深植实践基因,课程体系建构需强化问题导向,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区域部门核心任务及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与治理瓶颈,通过案例解析、实战推演等沉浸式教学模式,系统提升干部驾驭高质量发展、践行群众路线、防控重大风险的复合能力。同步打通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的转化通道,将实践场域的表现纳入干部能力评价与教育成效评估体系,构建能力认证的实践标尺。
三、精神为核:以红色基因涵养优良作风
“铁军精神”是新四军的灵魂,也是其干部教育的精髓。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官兵一致、军民一家、纪律严明等精神特质,通过教育深深融入干部的血液。新四军干部教育将革命精神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通过讲述北伐战争中“铁军”的光荣传统、红军时期的英勇事迹、本部队战斗英雄的感人故事,激发干部的荣誉感、使命感和牺牲精神。强调“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的豪迈气概,在干部中树立起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新四军将领以自身行动诠释“铁军精神”,项英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生活极为简朴;张云逸同志年过半百,仍与战士一起行军打仗。高级干部亲自授课、示范军事动作、参加劳动生产,这种“官兵一致”的作风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教育。
新时代干部教育必须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作风作为永恒主题。将新四军“铁军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纳入干部教育核心内容,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沉浸式教学,引导干部感悟初心使命,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政绩,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四、创新为翼:以灵活务实提升教育实效
新四军干部教育之所以能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蓬勃发展,关键在于其不拘一格、因时因地制宜的创新精神和务实态度。对高级干部侧重战略思维、政策水平和领导艺术;对中级干部侧重战役战术指挥和部门工作;对基层干部和战士则侧重基本军事技能、政治常识和文化扫盲。针对从城市来的知识分子干部、从工农中提拔的干部等不同来源的干部,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各有侧重,增强了针对性。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因陋就简。没有教材,就自编油印讲义;没有黑板,门板、墙壁、大地就是黑板;没有纸笔,树枝、沙盘也能学习。善于利用战斗间隙、生产劳动、文娱活动等多种载体渗透教育内容。
新时代干部队伍规模庞大、结构多元、需求多样,知识更新加速,工学矛盾突出。提升干部教育质效,必须大力弘扬新四军的创新与务实精神。建立健全干部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机制,精准把握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个人成长需求。大力推行“小班化”“专题化”“定制化”教学,按干部层级、岗位类别、能力短板设计差异化培训方案。推广行动学习、工作坊等参与式方法,提升培训互动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中共芜湖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