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循着欧阳修《醉翁亭记》拾级而上琅琊山,在位于滁州的醉翁亭景区大门处,一条溪流、两眼山泉,流涌千年。
让泉之让,无论是峰泉相让,还是泉水轮让,皆蕴含自然山水的包容和谐之道,其与桐城六尺巷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的相处之道,均是江淮大地上的文化瑰宝,更是一种历久弥新、值得传承与发扬的文化,对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大有裨益。
一
让泉的名字从何而来?
千年之前,欧阳修刚到滁州时,这泉就已在琅琊山两峰之间流淌了。
为了在滁州形成礼让的风气,欧阳修以泉为媒介,借助自然景观来教化人心。他观察东西两峰之泉蜿蜒而下,交汇时似君子谦让、互不争流,遂为之取名“让泉”,寓意“以让为美”。
“两峰让出一泉开”,让泉水从两山间的峡谷里流出,是山敬水,这与流水总是绕着大山流动,水爱山,恰好构成山水礼让、自然和谐的生动景象。两峰让出空间,泉水方得奔涌;正如人际交往中,退一步海阔天空。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正是借山水之让,喻人间之礼。
如果说“峰泉相让”体现的是包容之道,让泉的“泉水轮让”则充满了和谐之韵。
让泉共有两眼泉水,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滁州知州王赐魁再次整修让泉,泉水四周用石块砌成“日”字形的长方池,两个方池,一方套住一个泉眼。池方约三尺,池深约二尺,泉水从池中流淌,终年不涸,清澈如镜,温度适宜,掬而饮之,甘甜滋润。
令人称奇的是,两眼泉水终年只有一股在流淌,而另一眼在等待,一涌一息、百年更替。这一进一退,恰似邻里互谅、百姓同心。
欧阳修主政滁州时,简政宽民、轻徭薄赋、与民同乐。百姓感念其德,主动让路让利,官方与民间互让的佳话正如泉水轮转,滋养出“吏民和洽”的治理智慧。
二
礼让文化自古有之:《周礼》重“礼尚往来”,《论语》倡“克己复礼”,孟子说“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有让乃容、有让乃大、有让乃忍、有让乃礼、有让乃法、有让乃和。从个人修为、前途作为,到公序良俗、治国安邦,再到和合共生、大同世界,一个“让”字,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而让泉则以自然之姿,将这份包容智慧凝为永恒。
让泉,宛如一位谦逊的隐者,静卧于醉翁亭旁。它不争不抢,在琅琊山的怀抱里,默默滋养着这片土地,以其清冽的泉水,为游客送上一抹甘甜与清凉,“酿泉为酒”,则“泉香而酒洌”。而桐城六尺巷,虽无山水之胜,却以一则佳话传颂至今。
让泉之让,是自然的馈赠,是对山水的敬畏与顺应;六尺巷之让,是人性的光辉,是对邻里和睦的珍视与坚守。让泉以其无声之水,润泽山川;六尺巷以其有形之地,教化人心。
山水礼相让,谦谦如敬宾。苏轼说:“醉翁行乐处,草木皆可敬。”是啊,山水、草木皆懂谦让之道,皆有可敬之处,何况人呢?口舌之快、意气之争、利害算计、妒火中烧,这种种争与斗,最终害人害己、两败俱伤,何不让他三尺,或默默祝福,两全其美。
三
千年后的今天,让泉文化被赋予新内涵。
滁州市在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创新推出“让泉工作法”——当社区邻里产生矛盾时,邀请双方走进景区,沿着欧阳修的足迹去看让泉、访醉翁亭、品味家风馆。在泉水叮咚声中感悟“争一尺山穷水尽,让一步海阔天空”;在《欧阳修家书》前体味“廉让传家”的千年家风。
当双方站在已经相让千年的泉水旁时,往往会相视一笑,纷争化为一句“您先请”。
泉水叮咚,悄然化解心结;一让一请,重现“六尺巷”的豁达。这份“以景化人”的实践,正成为社会治理的“和谐密码”。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当前,滁州市正从让泉的自然之“让”,韦应物、辛弃疾、王阳明等历代先贤治理滁州的人文之“让”中,挖掘和阐发“让”的理念,用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社会治理。
当地采取党建为擎领“让”、议事协商互“让”、新兴领域共“让”、志愿服务崇“让”、浓厚氛围共“让”等措施,打造“滁州有让”社会治理品牌,让包容礼让、和谐友爱在皖东大地蔚然成风。
深挖内涵打造品牌。成立“滁州有让社会治理文化研究院”,启动老旧小区治理等课题研究,设计社区工作者研学路线、公开课,举办“滁州有让”文化教育活动,面向全国征集“滁州有让”文化作品。
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围绕“滁州有让”打造品牌矩阵,组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队伍,建设功能完善的矛盾调解中心,探索出“礼润千秋”“一嘉亲”“来者皆安”“儒林所愿”“定舒心”等地方特色社会治理和调解品牌,有效推动解决小区停车、垃圾分类、邻里矛盾等问题。
多方参与助力治理。整合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资源,搭建“和事佬”“逢四说事”“楼道板凳议事会”“巷里相亲”等群众议事平台,动员快递员、外卖小哥担任“有让”宣传员、监督员,组建“银发调解队”“映山红”等志愿服务队……矛盾纠纷也好、民生难题也罢,在一杯茶、几张椅、多方倾诉中,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问题得以解决。
文明不在于高峡飞瀑的声势,而在润物无声的坚守;治理不在于制度约束的刚性,也需柔性的文化浸润。愿这穿越千年的泉声,流淌在琅琊山的青峰翠谷间,流淌进千千万万人的心田。(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