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当下,安徽迎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青年是最富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群体,高校毕业生是推动区域产业跃升、城市更新和科技进步的生力军。要以激发其内在动机为根本、整合其外在动机为路径、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创业,为安徽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三地一区”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引才留皖:把职业选择转化为价值追求
在就业创业决策中,毕业生的行为不仅受外部条件影响,更取决于他们如何将外在动因与内在价值相融合。对高校毕业生而言,职业选择通常受两个层面的内在动机驱动:一是实现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的期待,他们希望所选择的职业能够匹配自身专业能力,具备清晰的发展路径,为个人提供展示才华和持续提升的平台;二是承担社会责任与创造公共价值的愿望,他们更倾向于在社会需要与专业能力之间找到结合点,把就业创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和服务社会的桥梁。这种内在动机源于他们对自身成长的渴望、对社会意义的认同,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追求。
影响毕业生就业创业选择的并非仅限于内在动机,家庭期望、地域归属感、经济支持政策等外部因素,可以在“识别—整合—内在化”心理机制作用下,转化为自主性选择。毕业生在权衡回乡就业创业时,如能找到地方发展政策与个人职业规划之间的契合点,便能将回皖发展视作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机遇,作出符合个人意愿和能力的理性选择。
优化环境:打造就业创业优良生态
推进人才“留皖”“返皖”,关键要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应立足毕业生的内在动机,积极拓展与其发展愿景相匹配的就业创业空间,打造涵盖科技创新、绿色制造、数字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成长型岗位体系,为毕业生提供能够实现专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践舞台,激发其持续奋斗动力。同时,优化岗位成长路径设计,增强预期透明性,使他们能看得到未来、预判到发展前景。
一是认同激发,构建差异化就业创业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就业创业引导服务平台作用,提供个性化求职咨询、成长规划、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毕业生正确把握自身优势与地方需求之间的对接点,增强其发展信心和归属感。同时,针对不同类型毕业生群体,制定差异化、针对性激励措施。对本地高校培养的外地生源毕业生,应注重强化其对安徽文化、生活环境、发展前景的情感认同;而对安徽籍毕业生,则更应唤醒其深层的乡土情结,增强其“回家也是成长”的共情认知。
二是城市塑形,营造青年向往的生活场景。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不仅影响毕业生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其对未来生活的想象空间。通过建设青年友好型社区、开放式创新创业空间、文化社交平台等载体,为青年群体提供归属感与成就感并存的成长生态及生活环境,使在皖毕业生学习期间就能充分感知城市温度、体验城市机会,帮助他们自愿选择留皖就业创业。
三是数字赋能,构建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统一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岗位发布、政策推送、实习资源、交流互动等多项功能,形成政策清晰、信息透明、服务精准的一站式就业创业引导支持体系。通过数字平台提升信息获取便利性,增强毕业生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结,进一步强化其就业创业决策的自主性坚定性。打破信息流通障碍,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创业选择和精准的求职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反馈市场需求与行业趋势,帮助毕业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专长作出更加理性和精准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提供线上职业培训、模拟面试等服务,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就业创业支持网络,实现信息流、资源流和人才流有机结合,通过多方协同模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全面、多元的就业创业生态系统,帮助他们顺利融入职场,为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许卓佳,单位:蚌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