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 中安新闻客户端| 安徽发布| 省政府网双微| 中安在线双微

中安在线首页|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双微|中安在线双微

英文|简体|繁体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理论 > 徽派求真

《管子》的五个文化特性

时间:2024-05-28 09:03:39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管子》文献,充分体现了这五点。

  连续性

  《管子》书,有一个特色,重视历史继承与借鉴,表现在两个方面。

  继承“国家形态”文化。夏商周以降,中华民族的“国家形态”文化,历经1300余年的创造与发展,愈益系统。尤其周王朝《周礼》为标志的国家形态文化,进一步形成新型国家体制。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形态的文字记录。齐桓公拜管仲为上卿,沿用《周礼》体制,在海岱之间经略、开发、发展,推动齐国社会不断进步。

  善于借鉴历史。管子理政,善于借鉴历史。统计《管子》一书,借鉴历史,累计约143处。引用尧舜禹,凡40见;引用殷商,凡12见;引用“先王”,79见;还引用了很多历史典籍,如:《诗》《泰誓》《春秋》《故记》《周书》《道若秘》等。这些被引用的典籍,皆早于孔子编纂“六经”。

  创新性

  管子相齐,恰逢历史拐点,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齐国率先步入先进行列,其奥秘,就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梳理《管子》书,创新累计百余项,可圈可点者分为两大类。

  政治创新。《管子》中著名的“四维论”,创新了意识形态。《立政》篇,修补了行政机构的短缺机制。《士农工商》篇,提出“石民”制度,创新了人口政策。《五辅》等数十篇,提出了“孝悌论”,阐述了孝文化新论,推动孝文化发展。《六亲五法》篇,提出“言堂满堂,言室满室”,主张广泛听取意见。《桓公问》篇,提出建置“啧室之议”,创建了监察机制。

  经济创新。《管子》中的经济创新多达数十项,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官天财”“官山海”“官四壤”等创新项目,为开发经济资源、增加生产种类、扩大生产范围、促进生产力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分配领域,实施新的土地分配、赋税制度,“相壤宜”,推行“相地而衰”,依据土地优劣,制定赋税等级,这是超越“井田制”的最新土地和赋税制度。商业方面,创建市场,按人口疏密,建置各级各类市场,称之为“市、暴、部、聚”,促进商业交流,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求。创建很多新币种,划分上、中、下三币,制定比率。创立轻重九府,形成中国特有的古代经济学。

  统一性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管子》名言。每一次会盟,都遵循一个原则,加强统一。召陵会盟(公元前656年),批评楚国蔑视周王室,没有缴纳“包茅”之贡;齐燕会盟,要求燕国推行“召公之政”。召公是周武王弟弟,首封燕国,“令燕修召公之政”,就是维护周王室的中央主权。

  包容性

  《管子》表现了对待各种文明兼收并蓄的胸怀。《轻重戊》篇记载了齐国与很多诸侯国贸易故事。“鲁绨”“楚鹿”“衡山械器”等市场贸易,被管子的“粮食贸易”战略击溃。齐国本着包容的外交思想,不计前嫌,敞开胸怀,先后与鲁、梁、楚、代、莱、莒、衡山等国建立友好关系:“三年鲁、梁之君请服”“莱、莒之君请服”“三年而楚服”“三年而代服”,衡山“奉国而归齐”。

  和平性

  交往的前提,是和平友好,互不侵犯,互不对抗。齐桓公、管子坚持原则,并为创造“和平”局势作出了极大努力。

  确立亲邻路线。《小匡》篇提出:“反其侵地,正其封界;毋受其货财,而美为皮弊,以极聘覜于诸侯,以安四邻。”这条亲邻路线包含4项政策: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订正邻国边界;不再接收货财,即拒索贡金;拿出经费,聘问各诸侯国。这是实实在在的安邻政策。《小匡》篇记载,齐国向鲁国归还了侵占的常、潜两地,向燕国归还了侵占的柴夫、吠狗两地,向卫国归还侵占的台、原、姑与柒里等地。这一举措,改善了三个邻国关系,齐国“四邻大亲”,赢得良好的和平局势。

  为正义而战。管子提倡和平,甚至交战,也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齐桓公对“沈乱,不服于天子”的诸侯国发动战争,东救徐州;救鲁伐蔡;联合宋、郑而伐楚,责令楚国“贡丝”于周室。周王室四边遭遇外族武力骚扰,齐桓公敢于担当,不辞万里,发兵抵御。在中原,援救晋公,擒获狄王,打败胡貉,攻破屠何,征服了骑寇。往北攻伐山戎,制服令支,斩杀孤竹,征服九夷。往西征战白狄,直到西河,乘筏渡河,到了石枕。又悬吊兵车、越过太行山,拘捕大夏之敌,征服西虞之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和中原诸侯各国,全都与齐国建立了友好关系。直到孔子时期,仍然维持四邻安定。孔子称赞:“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作者:周怀宇 崔兰海,单位: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 沙庆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