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典力作与鲜活教材
●市委党校 陈群祥
编者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根据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有关安排的通知》要求,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社科联于2021年9月30日联合举办了马鞍山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学习交流会。来自全市党校系统、部分高校以及县区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畅谈学习体会,分享心得收获,对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重要作用。现刊发专家学者的会议交流发言稿,供大家学习。
“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关系的经典概括。马克思主义是服务大众的,必须要为大众理解掌握。理论只有被群众接受,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践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重要论述,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以下简称《学习问答》),是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定学习材料和辅导用书,更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典力作与鲜活教材。
一、《学习问答》谋篇布局和语言特点力求删繁就简又富含底蕴,满足了大众化的学习逻辑需求
大众化的学习逻辑需求就是删繁就简,不要太复杂,但又不能过于简单,必须要有理论逻辑与文化底蕴。《学习问答》是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之后又一部学习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但《学习问答》在谋篇布局上进行了创新和简化,全书仍然坚持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框架主干,但只列了七章内容,符合大众化学习删繁就简的逻辑需求。在语言特点上,七个章节的大标题就让读者眼睛一亮。“思想之旗领航向、人间正道开新篇、初心砥柱天地间、‘四个全面’擘宏图、‘五位一体’谱华章、千秋伟业强基石、万山磅礴有主峰”,一气呵成,气壮山河,既有中华文化深厚的经典底蕴,又不失严肃理论的内在严谨逻辑。全书不仅标题如此,问与答中也大量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与名言警句,如“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等,大大满足了大众化学习的文化底蕴需求。
二、《学习问答》体例选择和叙事方式坚持生动活泼与通俗易懂,满足了大众化的学习形式需求
大众化的学习形式需求就是生动活泼,眼、耳等感官得到有效刺激,让人愿意听、愿意读,但又要通俗易懂,让人听得懂、读得下去。《学习问答》一改其它理论读物严肃、凝重的传统,在体例选择上采取了问答体,每个问题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篇,大大减缓了阅读的时空限制、降低了阅读“恐惧”。《学习问答》在书中大量使用插图、要点传真、知识链接、习言习语、网友微言、二维码延伸阅读、域外声音等方式活跃并轻松了眼球,大大丰富提升了阅读体验。《学习问答》在叙事说理过程中,大量使用数据说话、用小故事讲大道理。比如用“五六七八九”的特征论证“我国经济能够创造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来直指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对我们的改革制造舆论、混淆视听的险恶用心;用“从曾经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到‘地球村里最靓的仔’”“‘中国血统’的‘复兴号’以高达350公里的时速在中华大地上疾驰穿梭”来形容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令世界瞩目的发展速度,还有如,“回头浪”“飞来峰”“朋友圈”“百花园”等,让大家一看就会心一笑、心领神会。这些都客观上满足了大众化学习在形式上的需求,非常成功。
三、《学习问答》之问问准了时代之心声言简意赅直抵灵魂深处,满足了大众化的学习动机需求
大众化的学习动机需求就是提出和假设的问题就是自己迫切想知道、想弄懂的问题,既言简意赅又直抵灵魂深处。理论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怎样让高深理论回到现实,契合普通干部群众的认知,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学习问答》用一百个问题覆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与基本方略,形成了问题化的体系和体系化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全书设计的一百个问题,全部来自基层实践、来自普通群众,有着深厚鲜活的现实性,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中发现、整理、提炼出来的亟待回答和解决的思想困惑问题和理论阐释问题。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在哪里?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何处?为什么说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如何理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些问题问得尖锐、鲜明、精准、言简意赅直抵内心,体现了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成功地满足了大众化的学习动机需求。
四、《学习问答》之答答出了理论之困惑彰显了思想的伟大力量,满足了大众化的学习结果需求
大众化的学习结果需求就是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自己信服、折服,彰显理论的思想伟力。《学习问答》在回答一百个问题时,都建立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理清来龙去脉、掌握核心要义,反复推敲琢磨,凝练为一个个融会贯通、原汁原味的观点阐发,力求以“小切口”展现“大道理”,把深问题讲浅,把大道理讲透,把新思想讲活。如,《学习问答》在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在哪里的问题时,用“新在我国社会矛盾发生新变化、新在党的理论创新实现新飞跃、新在党和国家事业确立新目标、新在中国与世界关心开创新局面、新在中国共产党展现新面貌”。在讲到如何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时,《学习问答》给出了客观标准,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和平建设时期检验理想信念就比较困难,X光、CT、核磁共振成像也没有办法,但也不是不能检验。那就主要看他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样的检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这些回答用具象化、口语化、故事化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换成“常识道理”,使抽象的理论变成言之有物的实话、言之有据的真话、言之有理的新话,大大增强了理论阐释的亲和力说服力,生动展现了时代气息和理论之美,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魅力,成功满足了大众化的学习结果需求。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学习问答》明确指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在学理化上深耕,又要在大众化上着力,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学习问答》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作出了成功的尝试与努力,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典力作与鲜活教材。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文中,他首次提出并阐释“红船精神”。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指引着一代又一代...
来源:
央视网
日期:
25-06-24 15:24
近期,多地通报“蝇贪蚁腐”典型案例,触目惊心:侵占村集体租金、克扣低收入群体补贴、侵吞征地补偿款……这些伸向民生领域的“黑手”,让暖心的惠民政策在“最后一公里”变味走样,群众的利益被肆意侵占,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打折扣。
有什么样的立...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5-06-24 15:22
正值毕业季,在一片“高大上”的毕业致辞中,一位食堂阿姨的发言意外走红。
在延边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上,食堂阿姨刘晓梅作为后勤代表登上讲台致辞,“难过委屈了,别一个人扛着”“工作压力再大,也要好好吃饭”“别觉得在格子间敲键盘就比擀面杖高级”“...
来源:
安徽日报
日期:
25-06-24 09:32
上午10点发出通知,当天下午3点前就要报送相关数据信息。不看不知道,一看惊一跳。如果不是官方正式通报,在强劲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当下,谁相信竟会发生这样的荒唐事?
据“清廉江苏”消息,日前,江苏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
来源:
安徽日报
日期:
25-06-24 09:31
发展高质量需要治理提效能、社会大稳定。伴随社会治理现代化,“线上社会”治理日益成为新的重要课题。阜阳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在试点基础上,自去年11月起创新形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开展“有话请您说、有事我来办”活动,为群众解难解烦解惑(以下简称“两...
来源:
安徽理论网
日期:
22-05-25 15:1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深入学...
来源:
学习时报
日期:
22-01-07 10:05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亲切座谈时表示,“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汉学的国家之一,汉学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正是因为两国文化长期交流融合,中俄友好才根深叶茂”。在...
来源:
学习时报
日期:
22-01-07 1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经济工作、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4
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的...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4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统计局
2021年12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020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数据公告》。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达到12.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97%,较上年提高0.35个...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3
团结奋斗,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同样需要广大官兵发扬团结精神、奋斗精神,把握历史机遇,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一支军队的强大,最根本在于有强大...
来源:
解放军报
日期:
22-01-07 10:03
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和管理并重,统筹协调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促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让我们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烧饼田’变成了连片田,泵站、水渠一应俱全,农机敞开跑,旱涝不发愁。”江西省上高县...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2
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是14亿多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次热情拥抱,有利于促进冬季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有利于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伴随着《一起向未来》的优美旋律,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经过几年努力,各项筹备...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2
各地法院适用民法典判决的各类“首例”案件广受关注,“八五”普法规划将“突出宣传民法典”明确为普法重点内容,一些地方建起了民法典主题公园……民法典正式施行一年来,对经济社会正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民法...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3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因其绿色、低碳、可再生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超10亿千瓦,相当于40多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比2015年底实现翻...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3
日前,2022年春运火车票开始发售。记者从2022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今年春运将从1月17日开始,至2月25日结束。同时,春运期间将举办北京冬奥会,做好2022年春运工作对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护平安,做好疫情...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3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激励踔厉奋发的勇毅干劲,抒发共创未来的坚定信心,激扬新征程开拓进取的奋斗豪情。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在回顾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体悟历久...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对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离不开良好政治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用好政治文化涵养功能,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继续向好,为改革发...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对卓越人...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6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两年,河南不惧挑战、迎难而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防止政策措施刹车、帮扶力量减弱。“我们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必须重整行装再出发,下大气力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同乡村振兴...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5
中非合作成果遍布非洲大地,中非贸易额和中国对非投资额稳步攀升,不仅改善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更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非友谊历久弥坚,具有光荣传统和深刻内涵。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总结中...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5
工业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提升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工业文明。但也应看到,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走好新型工业化...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4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刚刚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30 09:58
9月29日,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生态环境系统党员代表围绕“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美丽中国”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近年来,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逐步转向精细化。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参与的高密度监测网络项目,是精细化管理的...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30 09:57
向烈士墓敬献鲜花,在网络平台上点亮蜡烛,走进烈士纪念馆重温英烈事迹……在第八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致敬先烈、追思英雄,在缅怀先烈中赓续红色基因,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精神的光芒,总能穿越时...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30 09:56
资金导流,不仅为发展“输血”,也能更好培育“造血”能力
青海丰美的水草和洁净的空气,养育了高品质的牛羊。然而,地理位置限制、运输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牧业发展。同时,农牧业投入周期长、回报慢,发展过程中常常遭遇融资贵、贷款难等...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30 09:55
习 骅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09日 第 04 版)
提及中国女排,很多人会不禁想起“学习女排,振兴中华”这句口号。人们始终喜爱女排、关注女排。曾经,万人空巷看女排;而今,“女排精神”继续激励着人们。
精神的回响跨越时空,凝聚为砥砺奋进的力...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11 18:4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就是力量,团结...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08 15:20
点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