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双微|中安在线双微

英文|简体|繁体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理论 > 徽派求真

安徽的实践和探索

时间:2021-08-24 09:07:33

坚持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

  编者按: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考察安徽时强调,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值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一周年之际,安徽日报推出部分文章,展示安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实践和探索。


真抓实干 勇当皖北发展排头兵

中共阜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4年再次亲临安徽考察,第一站来到阜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行蓄洪区受灾群众的为民情怀、顺应自然科学治水的辩证思维、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一贯要求。一年来,阜阳市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政治责任,研究制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决定》,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阜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1年8月11日航拍的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

  抓好灾后恢复重建 改善生产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年来,阜阳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扎实推进“四启动一建设”和新一轮“一规四补”行动,全面恢复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狠抓生产救灾恢复,创新实施“夏季作物早秋补、粮食作物蔬菜补、牲畜损失家禽补、产业损失就业补”“四补”措施,提前预借预补偿资金,发放蓄滞洪区运用补偿资金。加快水毁设施修复,及时抢修道路、通信、电力、供水等受损设施,提升应对灾害能力,全力推进淮河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和沿淮行蓄洪区洼地治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快长三角一体化 激活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动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落差往往是发展空间。一年来,阜阳抢抓机遇、加强对接,构建“1+3+1+N”重点任务体系,加快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建设,全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深化阜阳经济开发区毗邻园区体制改革,实施“管委会+公司制”“标准地”改革,形成“1+7”产业承接平台体系和11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深入推进与上海市徐汇区、松江区战略合作,加快建设上海漕河泾开发区阜阳分区,率先实现城区与沪苏浙合作全覆盖。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建成省级示范基地26个,阜阳绿色农产品、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中心挂牌运营。开展全方位链接,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卫生、人力资源、政务服务及干部交流等领域合作,与沪苏浙合作的44项重点事项有序推进。当前,我们正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持续深化涉及阜阳的“三个区块链接”,全面落实市党政考察团考察期间与各地合作建议清单,切实以一体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深化“三地一区”建设 提升经济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年来,阜阳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聚焦 “两个坚持”“两个更大”,突出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双招双引”,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化一推”,组织市党政考察团赴沪苏浙及合肥、芜湖学习考察,部署“对标沪苏浙、学习合芜滁、加速一体化”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全市产业项目及开发园区建设观摩,实行“三看三比(看新项目、比增长力,看大项目、比牵动力,看高项目、比创新力)三清单”“逐月+季度”“末位席+换位制”等考核调度机制,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工业企业“13581”龙头培育工程,加快构建“554”(支柱、主导、先导)产业发展布局,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承接聚集地。实施科技创新“4111”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扎实开展百名科长考评和“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出台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十项制度、“阜商服务卡”“颍淮优才卡”等政策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践行“两山”理念,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抢抓“双碳”机遇建设“风电、光电、火电、热能、储能、氢能、生物质能”七位一体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谋划推进“零碳城市”建设方案,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一年来,阜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追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实推进“抗补促”专项行动,先后实施“四大增收行动”、防汛救灾稳定脱贫24条举措等,未发生因疫因灾返贫致贫现象,如期在颍淮大地上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积极打造品牌化运营的产品生态圈、联合体组织的企业生态圈、复合式循环的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广“优质粮食工程”助力乡村振兴“阜南样板”。实施33项民生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加快高校建设,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宣传信息员队伍,落实信访工作七项机制,统筹抓好扫黑除恶、安全生产等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净化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只要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就能无往而不胜。一年来,阜阳始终坚持党的建设总引领,深入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努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三查三问”,推深做实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强干部队伍,谋划开展基层各领域争当“十佳”活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打造敬业型、学习型、创新型、清正型、绩效型“五型”干部。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

  新的征程上,阜阳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敢想、会谋、干成”的工作逻辑和“务实、规范、创新、精准、高效”的工作作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实施高质量、可持续支撑的追赶型发展战略,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两城市(绿色低碳的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两基地(中原地区新兴制造业和新能源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一中心 (区域性绿色消费中心)”,勇当皖北高质量发展上台阶排头兵,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贡献,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阜阳篇章。


打造长三角“白菜心”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中共马鞍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马鞍山时,作出“把马鞍山打造成长三角‘白菜心’”的重要指示。马鞍山市委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打造长三角“白菜心”为发展定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定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如今的薛家洼水清岸绿.jpg

  如今的薛家洼水清岸绿

  坚定对标看齐 勇担特殊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马鞍山的发展层次、发展要求、发展定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马鞍山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里程碑意义。这一重要指示,着眼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对此,马鞍山市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新发展定位,开展对标找差,深入系统谋划贯彻落实举措,以生态环保高水准、经济发展高质量、开放联动高水平、城乡建设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五个高”为目标,以创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为抓手,以实施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产业转型、城乡融合、社会治理“五大提升行动”为路径,排定56项重点工程,奋力打造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的长三角“白菜心”,当好全省“三地一区”的重大展示窗口。

  践行“两山”理念 坚持生态优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马鞍山时强调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鞍山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两山”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努力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好起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狠抓环保问题整改,以闻过则喜的态度、铁腕治污的力度,扎实推进环保整改。实施重点污染治理、生态短板补修、土地整理利用、产业体系再造、绿色矿山提升等十大工程,着力打造“两山”理念的马鞍山样板。巩固提升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和长江禁捕退捕成果,开展长江干支流入河排污口的排查、监测和溯源工作,推进雨污分流等工程。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积极培育绿色新产业、新业态。整合长江东岸和采石矶、太白岛等生态文旅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康养休闲等产业,打造长三角旅游胜地。加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充分发挥文化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推动全社会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

  深化改革创新 注重产业强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马鞍山市坚持把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作为最大的优势,聚焦产业和项目,扎实开展“产业升级突破年”“项目攻坚年”活动,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打造产业集群,充分释放马钢与中国宝武、华菱星马和吉利集团的战略重组效应,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大力发展5G通信、半导体、智能家电、新材料、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坚持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利用商协会、基金等平台资源,聚焦招大引强,大力实施“诗城英才”计划,提高“双招双引”实效。推进智能化改造,加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实施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创新项目,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亩均效益评价,对所有工业企业实行亩均效益评价并强化结果运用,在用地、用能、排污、金融、科创、人才等方面差别化配置资源。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突出开放联动 激发充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马鞍山时指出,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把握机遇,顺势而上,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马鞍山市坚决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努力做强“桥头堡”,当好“排头兵”,扮靓“东大门”。推进交通对接,宁马城际、巢马高铁、宁马高速“四改八”等对接长三角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推进都市圈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毗邻突破,高水平建设江宁—博望新型功能区,统筹推进浦口—和县、巢湖—含山、滨江开发区—慈湖高新区等毗邻区域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协同,按照“空间上做腹地、能级上做配角、产业上做配套”的思路,围绕南京、合肥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招商,集聚半导体、通信、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

  推动协调发展 建设美好城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马鞍山市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形成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布局,实施棚户区改造、道路系统完善、杆线入地、绿化提升等工程,打造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中心、运营指挥中心,加快打造“城市大脑”,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推进乡村振兴,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推进农房集聚、村镇提升,着力实现农民致富、村镇建设、产业发展的统一,全域建设美丽乡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动态监测和常态帮扶,提高稳定脱贫的质量和成色。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实民生实事。开展城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攻坚行动,加大烂尾楼等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力度,有力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长效机制,推深做实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优化政治生态 筑牢坚强保障

  马鞍山市大力营造清明从政环境。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重点任务,列出监督清单,强化政治监督。深入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树牢正确用人导向,以年度综合考核、日常考察为抓手,精准识别干部,注重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中检验干部、发现干部、锤炼干部。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强化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保障激励,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长三角地区挂职锻炼,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大力营造清新文化环境,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形成对标 “杭嘉湖”、打造“白菜心”的奋进态势。

  美好前景令人振奋,光荣使命催人奋进。马鞍山市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奋力打造长三角“白菜心”,加快建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市数据资源局提供)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胡艳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同时要求安徽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一年来,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经受住了疫情大考,经济持续向好,成绩引人瞩目。2020年全年安徽省生产总值(GDP)386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9%,居全国第11位,增速居全国第4位。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安徽经济加速跑,上半年安徽GDP总量2057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成功跻身全国前10行列,居全国第7位。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也快于全国、位次靠前,不仅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安徽全省经济结构也更加优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是产业结构高度化,上半年全省教育、卫生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分别增长31.1%、57.9%。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五成,达51.1%。二是先进制造业成色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迅速。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6.9%,增幅比全部工业高9.6个百分点,占比由去年同期的41.8%提高到45%;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7.9%,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2%。三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壮大,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展活力不断释放。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都保持了较快增长。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达到343家,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7.2%;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8500亿元。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8%,比国有控股企业高1.9个百分点,为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59.8%。

  总体上看,我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效明显,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主要指标增长快于全国,成绩来之不易,可圈可点。但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犹在,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经济稳定增长仍面临较多困难和较大压力。因此,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下半年工作的“一大目标”和“十大要求”,即“实现全年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的重要目标,做到“十个牢牢把握”的部署要求。着力打造安徽在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高位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此,安徽需要抓住主线,锚定主攻方向,既重视眼前又着眼未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明确中央方向指引,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不动摇。全省上下一心一意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安徽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既要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又要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积极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巩固“十四五”开局起步的良好发展态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全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经济既好又快地发展。

  二、树立一体化理念,强化“一盘棋”思想。要立足安徽,胸有全局,利用安徽全国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安徽承东启西、左右逢源的空间区位优势和“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携手沪苏浙,联动中西部,构建“五个区块链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和深度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战略支点。放大安徽与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的协同联动效应,聚焦“三地一区”建设,谋划重大项目落地,在区域分工合作中,扬皖所长,凝聚合力,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展现更大作为,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安徽力量。

  三、做强龙头,解决不同区块发展不平衡问题。要放大中心城市头部效应,辐射周边,扎实推动“一圈五区”建设,促进省域协调发展。安徽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把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战略,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与服务业相比,制造业产业链环节众多,分工细腻,通过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产业生态,把欠发达地区纳入龙头城市主导的产业链分工环节,有利于其承接产业转移,接受辐射,与中心城市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振兴,促进区域发展。

  四、抓牢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增强发展新动能。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坚持扬皖所长,以“五个一”创新主平台为支撑,深化协同创新。加强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推广应用,实现在核心技术、重点产品、关键装备上的突破,攻克“卡脖子”问题,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以“大智移云”数字经济为牵引,以“芯屏器合”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科创+产业”同频共振、良性互动。靠创新驱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上作出安徽贡献。

  五、注重制度创新,塑造发展新活力。要借助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围绕“双招双引”,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双创”动力,催生商业新模式新业态。把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起来,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建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交织、互为支撑的创业创新生态体系。运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打造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高端资源要素汇聚的“双创”平台、营商沃土,推动项目和资本相互耦合、良性循环,形成财富涌流的源泉,不断实现价值增值。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安徽日报
新闻热点
  发展高质量需要治理提效能、社会大稳定。伴随社会治理现代化,“线上社会”治理日益成为新的重要课题。阜阳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在试点基础上,自去年11月起创新形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开展“有话请您说、有事我来办”活动,为群众解难解烦解惑(以下简称“两...
来源: 安徽理论网 日期: 22-05-25 15:1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深入学...
来源: 学习时报 日期: 22-01-07 10:05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亲切座谈时表示,“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汉学的国家之一,汉学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正是因为两国文化长期交流融合,中俄友好才根深叶茂”。在...
来源: 学习时报 日期: 22-01-07 1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经济工作、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4
  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的...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4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统计局   2021年12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020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数据公告》。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达到12.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97%,较上年提高0.35个...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3
  团结奋斗,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同样需要广大官兵发扬团结精神、奋斗精神,把握历史机遇,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一支军队的强大,最根本在于有强大...
来源: 解放军报 日期: 22-01-07 10:03
  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和管理并重,统筹协调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促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让我们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烧饼田’变成了连片田,泵站、水渠一应俱全,农机敞开跑,旱涝不发愁。”江西省上高县...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2
  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是14亿多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次热情拥抱,有利于促进冬季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有利于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伴随着《一起向未来》的优美旋律,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经过几年努力,各项筹备...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2
  各地法院适用民法典判决的各类“首例”案件广受关注,“八五”普法规划将“突出宣传民法典”明确为普法重点内容,一些地方建起了民法典主题公园……民法典正式施行一年来,对经济社会正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民法...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3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因其绿色、低碳、可再生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超10亿千瓦,相当于40多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比2015年底实现翻...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3
  日前,2022年春运火车票开始发售。记者从2022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今年春运将从1月17日开始,至2月25日结束。同时,春运期间将举办北京冬奥会,做好2022年春运工作对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护平安,做好疫情...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3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激励踔厉奋发的勇毅干劲,抒发共创未来的坚定信心,激扬新征程开拓进取的奋斗豪情。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在回顾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体悟历久...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对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离不开良好政治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用好政治文化涵养功能,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继续向好,为改革发...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对卓越人...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6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两年,河南不惧挑战、迎难而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防止政策措施刹车、帮扶力量减弱。“我们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必须重整行装再出发,下大气力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同乡村振兴...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5
  中非合作成果遍布非洲大地,中非贸易额和中国对非投资额稳步攀升,不仅改善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更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非友谊历久弥坚,具有光荣传统和深刻内涵。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总结中...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5
  工业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提升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工业文明。但也应看到,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走好新型工业化...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4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刚刚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30 09:58
  9月29日,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生态环境系统党员代表围绕“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美丽中国”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近年来,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逐步转向精细化。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参与的高密度监测网络项目,是精细化管理的...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30 09:57
  向烈士墓敬献鲜花,在网络平台上点亮蜡烛,走进烈士纪念馆重温英烈事迹……在第八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致敬先烈、追思英雄,在缅怀先烈中赓续红色基因,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精神的光芒,总能穿越时...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30 09:56
  资金导流,不仅为发展“输血”,也能更好培育“造血”能力   青海丰美的水草和洁净的空气,养育了高品质的牛羊。然而,地理位置限制、运输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牧业发展。同时,农牧业投入周期长、回报慢,发展过程中常常遭遇融资贵、贷款难等...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30 09:55
  习 骅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09日 第 04 版)   提及中国女排,很多人会不禁想起“学习女排,振兴中华”这句口号。人们始终喜爱女排、关注女排。曾经,万人空巷看女排;而今,“女排精神”继续激励着人们。   精神的回响跨越时空,凝聚为砥砺奋进的力...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11 18:4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就是力量,团结...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08 15:20
  透过服贸会,各方进一步看到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的真诚意愿、共同发展的务实行动、共克时艰的勇毅担当   9月7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落下帷幕。6天时间里,来自153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余家企业相聚北京、相会云端,共商合作、共促发展,达...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08 15:20
  图①: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生态光伏园的“光伏羊”。   本报记者 赵秀芹摄   图②:龙羊峡水电站。   资料图片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规模、高比例发展零碳能源是必然趋势。   以水风光为代表的零碳能源特别是风光等新能源,虽然具有清...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08 15:19
  家人多用心,社会提供更多帮助,老有所乐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   最近,江西永新一位百岁老奶奶和孙子“骑马飞驰”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的老人笑容满面,画面中的背景“飞速掠过”,孙子戴长文一番装扮,仿佛正带着身后的奶奶策马奔腾。等镜头拉远网友才发现...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08 15:18
  办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校党委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要求把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作为学校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和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双一流”建设等工作成效...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08 15:18
点击更多...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