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深刻阐述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是做好各项公安工作的起点和落脚点。当前,巡控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依然会遇到现场处理不妥当,群众满意度较低,甚至激化人民群众与公安民警在处警现场引发对立的情况。现笔者就特警队员日常接处警与巡逻盘查的工作实质,浅析如何追求群众的最大满意以及民警在处警现场的高效处置。
一、巡控民警的日常接处警种类
在日常工作中,一线执法执勤民警会遇到种类繁多的警情,结合工作实际,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指挥中心指令警情。即日常警务终端派发的各类警情;二是路面巡逻遭遇的突发警情。如路面打架,群众拦路报警等;三是巡控民警自行开展的盘查类警情。
二、接处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一)当前社会,网络信息飞速发展,人人都能拍摄上传,人人都是监督者。而由于围观群众的主观随意性,巡控民警在接处警中,如果处置不当,非常容易从执法者的角色被动变成了矛盾焦点。例如:2018年2月,特警四大队民警在开展步巡时,突然遇到群众报警称路边有人打架,且有人受伤。民警快速到达现场发现是一流浪男子因女儿重病,生活难以为继,所以在路边唱歌乞讨。而路过的城管执法人员强制驱离,导致双方矛盾激化,大打出手,城管人员被打伤。四大队民警在处置过程中,流浪男子不配合,围观群众纷纷拿起手机拍照传网,更有甚者,对流浪男子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声援流浪男子,给民警处置带来了极大困难。
(二)群众维权意识强烈,事无巨细均联系民警处理。例如:2018年9月某日,207接警情指令,淮矿家园有人持刀打架。民警火速赶往现场,发现是一对男女朋友的吵架纠纷。女子性情暴烈,男子欲与其分手,女子不同意,就上演了女方持刀威胁男方继续保持关系的一幕。民警在现场劝服持刀女子后,女方表示此事系男女朋友双方的纠纷,不属于涉暴警情,要求警方离开现场。而男方苦苦哀求民警留在现场,劝说女子与其分手,双方均强烈拒绝到派出所解决。在双方的争论中,民警险些成为了双方共同口诛笔伐的对象,给现场的处置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最终,在民警的劝导下,由女方写下保证书,男方同意再维持一段时间关系而处置。
三、多元化警情下的应对准备
(一)处置前的分工准备。接处警之前做好准备非常关键,不打无准备之仗,既能保障处警效率,又能保护自身和群众的安全。出警之前了解报警的事由、现场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名巡控民警在接警的时候可能会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事先了解情况能够很好地分配警力和确定出警方案。纠纷警情要问清楚报警人的地址;打架警情不仅要问清地点,还要问清楚现场人数、是否携带了器械;两抢警情一定要事先和报警人取得联系,了解被抢地点、财物,嫌疑人体貌特征、逃窜方向等内容。分工方面:一部巡控车以三人为一警组,形成最小作战单元。接警时合理分工能保证处警有条不紊。以处置精神病警情为例,接到报警时,驾驶员由驾驶技术最好、最熟悉地形的人员担任,迅速开车前往现场;副驾驶用手台应答指挥中心联系报警人,问清嫌疑人特征及是否携带刀具,并打开执法记录仪全程摄录保存证据;后排民警整理装备器具,保证在到达现场第一时间装备完毕。三人在车上将处置与警戒任务进行大致的分工,形成初步方案,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做出有效控制。
(二)处置现场的协同作战。一线民警在接处警中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经常因危险隐性存在而遭到不法侵害,导致伤亡事件的发生。在当前形势下,一线巡控民警如何协同作战,避免和减少袭警案件发生,既有效处置警情,又很好地保护自身安全,是每个民警都必须认真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1.合理运用战术,提高安全系数。战术理念的核心是安全意识。巡控民警在处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险情,不允许有半点疏忽大意,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每时每刻都处于临战状态,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和麻痹。安全第一的意识是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的理念,在处理好各种警情的同时,尽量保证自己和搭档的安全。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合理运用战术。(1)对现场的控制。当现场存在如下危险因素:现场情况围观人员较多,难以判断或者复杂难以驾驭,场地状况复杂,视线昏暗,不利于观察周围情况等,我们就要及时果断改变和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或驱散围观人群,或将嫌疑人带离现场。(2)对人员的控制。我们在接近被盘查对象或嫌疑对象时,首先要细致地对这些人员进行观察,及时捕捉危险信号,做好防范或呼叫增援。在搜查时,应按照搜查要领,始终使自己处在有利的地形和位置。另外,在处警过程中,不能放松对妇女或儿童的警惕,民警被妇女、儿童攻击而受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3)对物品的控制。在控制嫌疑人时,首先要对嫌疑人及随身携带的包裹进行仔细搜查,防止嫌疑人携带凶器;当现场有棍棒等物品时,要将嫌疑人带至安全区域,以防发生嫌疑人拿物伤人;同时民警要始终保证携带的武器、警械的安全,当发现嫌疑人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民警或武器警械时,最好将其约束住。
2.保持沉着冷静,准确掌握情况。无论什么警情,到达现场后要始终保持沉着冷静。沉着冷静是民警作出正确判断、科学合理处置现场情况的关键。如果民警临阵慌乱、不知所措就容易使警情处于混乱状态,不利于民警自身保护。比如打架的现场,围观的群众可能会比较多,场面不容易控制,民警再一着急,很容易发生不慎,让一方当事人溜走,遭致投诉或遗漏对证人的登记,没有固定证据,使得调查工作很难开展等情况。而如果民警能够在现场保持沉着冷静,首先制止双方打斗(如果现场无法控制则迅速通知增援),然后将双方当事人控制住,再对报警人进行登记,一步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这不仅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减小了难度,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好我们自己。
3.及时通报情况,保持协同作战。时刻保持警力上的优势,在有效控制住现场局面,更能保护民警自身的安全。因此,处警民警要切实增强协同作战意识,充分发挥手台群呼功能,在到达处置现场后,要及时将现场情况通过手台向指挥中心汇报,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信息。特警队员要发挥警种优势,要有整体协作意识,当通过手台听到重大警情时,要主动增援,迅速在局部形成警力上的优势,震慑不法分子,避免处警民警出现孤军奋战的局面,有效减少伤亡事件的发生。由于心理紧张、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因素,报警人有时会把一般的警情严重化,有时也会把一些重大的警情平淡化,这对于我们各巡逻车、各警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是相当不利的。处警民警对此要有清醒认识,时刻保持信息畅通。其他巡控车在无处警任务时要有意识地向有警地段靠近,确保在遇到重大警情时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增援,形成合力处置现场。总之,民警在处警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安全第一”,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把工作做好。
(三)面对突发情况的现场应变能力。处警现场瞬息万变,面对突发情况,处警民警首先要有思想准备,在未出现状况的时候考虑到状况的发生,做到未雨绸缪;其次要具备一定的现场控制能力,先语言控制,以安抚情绪为主,告诫处警对象不要激动、保持冷静,情况升级时不卑不亢有理有据,警告处警对象服从命令,否则对其使用警械武器。面对围观人员较多的突发状况,要第一时间找出矛盾主体将其控制带离,使矛盾不再进一步激化。最后要善于观察,发现情况无法控制时迅速呼叫增援。
(四)收集现场证据的意识。巡控民警处置警情时要有收集证据的意识,在现在的舆论导向大环境中,不重视证据的收集往往使民警处于被动的局面。巡控民警在接到警情时就应打开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摄录,并学会跟随录仪“对话”,使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准确地反映在随录仪上,做到证据不丢失。(作者:合肥市特警支队四大队民警 胡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