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讲礼记解义》 资料图片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种家国情怀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诸流派都有其历史作用。儒学强烈的家国情怀,历来为世人所公认;而道家和佛家的家国情怀尚未被世人充分认识。例如清代思想家唐甄在其所著《潜书·性功》篇中,就曾提出“老养生,释明死,儒治世”。若果真如此,佛家和道家自无家国情怀可言。但儒、道、佛三家的家国情怀其实是各有千秋,而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
一
儒家的家国情怀基于先秦儒家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
相传为曾子所作的《礼记·大学》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朱熹在其所著《大学章句》中,对《大学》的中心思想作出概括,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称为“《大学》之纲领”,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之条目”,后世称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儒学从其产生之日起便是“为己之学”,即注重儒者自身道德修养的学问,而这“三纲八目”将儒者自身的道德修养与家国情怀联成一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途径,儒者应当以修身为本,“修身”的目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而最高的道德境界必须落实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体现了儒家的家国情怀。
基于“三纲领八条目”这个根本理念的家国情怀,被后世儒家不断发扬。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抱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濡染、浸润着历代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形成和发扬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当儒家、墨家、法家等学派力倡有为于天下之时,老子却标举“无为”。面对社会的动荡不宁、人心的焦灼不安,老子身怀济世救人的一腔热忱,在静观默想之间,为当时、也为后世,留下了“无为而无不为”这种高明而深邃的智慧。
老子对于当时社会政治问题的基本看法是,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没有尊重事物的内在本性,没有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从而打破了事物之中本来存在的平衡与和谐。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无为”——顺其自然,使万事万物恢复其本性和秩序。《老子》这部看似玄虚的论“道”著作,从汉代司马谈、班固开始,就指出它是一部讨论治国方略(“君王南面之术”)的书。唐玄宗李隆基御注《老子》,进一步突出了书中“理身理国之要”的主题。《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圣学》记载:宋太宗读老子之书,对身边的侍臣赞赏老子的“无为”智慧,说:“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内。”可见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主要还是一种政治智慧。《老子·三十七章》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十章》还曾设问:“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对此的回答则见于《老子·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是顺应大道,无为而治。在他看来,治理国家、安定天下,不必费尽心机地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而可以“治大国若烹小鲜”,实现天下大治。关键是“我”(侯王)要遵循自然无为的法则行事,让各种事物按照其本性去发展,而不要横加干涉;让每个人无拘无束地成长,而不要扼杀其生命本性和创造才能。从老子的这些议论中,从他的诸如“爱民治国”之类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为而无不为”之说中寄托的家国情怀。
道家的另一位创始人庄子,因其“齐万物”“同死生”“泯是非”等思想,在历史上曾被视为崇尚虚无、消极遁世的典型代表。后汉高诱在《吕氏春秋·必己》的注中,就说庄子“轻天下,细万物,其术尚虚无”。其实,正是《庄子·天下》篇最早提出了“内圣外王之道”,认为人内心的道德修养是“圣功”,发挥出来救世安邦则是“王政”。这种“内圣外王之道”表明庄子并非没有家国情怀的“轻天下”者。
清初学者林云铭在《庄子独见》中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在他看似冷若冰霜的“冷眼”后面,是悲天悯人的热切情怀。儒家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苦口婆心地规劝君王实行仁政、德治,希图以此救世。而在庄子看来,儒家的救世主张虽然用心良苦,但是这种一厢情愿的主张是行不通的。庄子认为,救世的根本方法在于“救心”,让人们回归淳善的本性,即“归心大道”。所谓大道,就是道家所说的天地万物的根本之道。
三
中国佛家不仅修炼“菩提心”,而且修炼“忠义心”。
佛学本是“出世”之学,但宋代中国佛家却多有“入世”之说。其中最典型的是宋代高僧大慧宗杲(1089—1163)提出的“菩提心则忠义心”之说。
“菩提心”即佛家所追求的“觉悟”之心,它代表佛门的最高智慧。“忠义心”即儒家所提倡的“忠君爱国”之心,它代表着封建社会世俗生活领域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初,按照当时的教义,“菩提心”与“忠义心”是不相容的。因为佛教徒乃是脱离了世俗生活的“出家”“出世”之人,已不再具有世俗社会的“忠君”“孝亲”等义务,不再具有“家国情怀”。而宗杲则将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引入了佛教。当时由于金人大举南侵,“忠君”和“爱国”成为宋代社会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宗杲正是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明确提出“菩提心则忠义心也,名异而体同”,认为佛家追求的“菩提心”与世俗社会提倡的“忠义心”(忠君爱国之心),名称虽异,但实质相同。在这方面佛门弟子与世俗民众之间,不存在“出世间”与“世间”的区别。宗杲还说:“予虽学佛者,然爱君忧国之心与忠义士大夫等。”他认为就忠君爱国而论,“出世”的佛门弟子与“入世”的士大夫同样责无旁贷。
不但要忠于君,而且要孝于亲,“忠”与“孝”不可分割、相辅相成。这本是封建社会世俗生活领域的观念,也是儒家的思想,宗杲却让它成了佛门教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四云:
未有忠于君而不孝于亲者,亦未有孝于亲而不忠于君者。但圣人所赞者依而行之,圣人所诃者不敢违犯,则于忠于孝,于事于理,治身治人,无不周旋,无不明了。
宗杲不仅强调了“忠”与“孝”的一致性,而且将提倡忠孝的儒家圣人之言,视为佛门弟子的行为准则,认为只要身体力行儒家圣人的“忠孝”之教,也就达到了佛门修行的极高境界。这不仅表明了宋代佛学对儒学的“靠拢和依附”,而且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佛教的世间化传统和佛教徒的家国情怀。
这种世间化传统和家国情怀,在当代中国佛教代表人物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赵朴初毕生追求“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在1983年12月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赵朴初作了题为《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明确提出“人间佛教”思想:
在我们信奉的教义中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内容是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愿行……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间,佛法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人间的。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要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此处提出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表明了人间佛教期盼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家国情怀。在《佛教常识答问》一书中,赵朴初说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过程中,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中国的佛教”而非“在中国的佛教”。他还说中国佛教“流传最广的宗派”禅宗,“高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表现出“积极入世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佛教的特色。赵朴初的相关论述虽然没有使用“家国情怀”这个词语,但他所说的正是中国佛教世间化的优良传统和家国情怀。他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中提出:“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可以说,赵朴初使“菩提心则忠义心”之说得以发扬和升华,使中国佛教世间化的优良传统和家国情怀得以发扬和升华。
简言之,就家国情怀而论,儒、道、佛三家虽形态有别,却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正由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道、佛三家都心系天下、志在报国,都具有或强烈或深沉的家国情怀,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培育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家国情怀的民族文化。唯其如此,当我们在全社会弘扬家国情怀时,儒、道、佛和其他学派的优秀思想,都能成为我们可贵的精神资源。
(作者:余秉颐,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文中,他首次提出并阐释“红船精神”。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指引着一代又一代...
来源:
央视网
日期:
25-06-24 15:24
近期,多地通报“蝇贪蚁腐”典型案例,触目惊心:侵占村集体租金、克扣低收入群体补贴、侵吞征地补偿款……这些伸向民生领域的“黑手”,让暖心的惠民政策在“最后一公里”变味走样,群众的利益被肆意侵占,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打折扣。
有什么样的立...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5-06-24 15:22
正值毕业季,在一片“高大上”的毕业致辞中,一位食堂阿姨的发言意外走红。
在延边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上,食堂阿姨刘晓梅作为后勤代表登上讲台致辞,“难过委屈了,别一个人扛着”“工作压力再大,也要好好吃饭”“别觉得在格子间敲键盘就比擀面杖高级”“...
来源:
安徽日报
日期:
25-06-24 09:32
上午10点发出通知,当天下午3点前就要报送相关数据信息。不看不知道,一看惊一跳。如果不是官方正式通报,在强劲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当下,谁相信竟会发生这样的荒唐事?
据“清廉江苏”消息,日前,江苏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
来源:
安徽日报
日期:
25-06-24 09:31
发展高质量需要治理提效能、社会大稳定。伴随社会治理现代化,“线上社会”治理日益成为新的重要课题。阜阳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在试点基础上,自去年11月起创新形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开展“有话请您说、有事我来办”活动,为群众解难解烦解惑(以下简称“两...
来源:
安徽理论网
日期:
22-05-25 15:1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深入学...
来源:
学习时报
日期:
22-01-07 10:05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亲切座谈时表示,“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汉学的国家之一,汉学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正是因为两国文化长期交流融合,中俄友好才根深叶茂”。在...
来源:
学习时报
日期:
22-01-07 1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经济工作、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4
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的...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4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统计局
2021年12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020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数据公告》。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达到12.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97%,较上年提高0.35个...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3
团结奋斗,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同样需要广大官兵发扬团结精神、奋斗精神,把握历史机遇,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一支军队的强大,最根本在于有强大...
来源:
解放军报
日期:
22-01-07 10:03
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和管理并重,统筹协调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促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让我们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烧饼田’变成了连片田,泵站、水渠一应俱全,农机敞开跑,旱涝不发愁。”江西省上高县...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2
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是14亿多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次热情拥抱,有利于促进冬季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有利于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伴随着《一起向未来》的优美旋律,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经过几年努力,各项筹备...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7 10:02
各地法院适用民法典判决的各类“首例”案件广受关注,“八五”普法规划将“突出宣传民法典”明确为普法重点内容,一些地方建起了民法典主题公园……民法典正式施行一年来,对经济社会正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民法...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3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因其绿色、低碳、可再生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超10亿千瓦,相当于40多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比2015年底实现翻...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3
日前,2022年春运火车票开始发售。记者从2022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今年春运将从1月17日开始,至2月25日结束。同时,春运期间将举办北京冬奥会,做好2022年春运工作对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护平安,做好疫情...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3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激励踔厉奋发的勇毅干劲,抒发共创未来的坚定信心,激扬新征程开拓进取的奋斗豪情。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在回顾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体悟历久...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对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离不开良好政治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用好政治文化涵养功能,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继续向好,为改革发...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2-01-06 11:0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对卓越人...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6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两年,河南不惧挑战、迎难而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防止政策措施刹车、帮扶力量减弱。“我们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必须重整行装再出发,下大气力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同乡村振兴...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5
中非合作成果遍布非洲大地,中非贸易额和中国对非投资额稳步攀升,不仅改善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更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非友谊历久弥坚,具有光荣传统和深刻内涵。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总结中...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5
工业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提升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工业文明。但也应看到,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走好新型工业化...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12-02 11:04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刚刚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30 09:58
9月29日,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生态环境系统党员代表围绕“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美丽中国”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近年来,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逐步转向精细化。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参与的高密度监测网络项目,是精细化管理的...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30 09:57
向烈士墓敬献鲜花,在网络平台上点亮蜡烛,走进烈士纪念馆重温英烈事迹……在第八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致敬先烈、追思英雄,在缅怀先烈中赓续红色基因,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精神的光芒,总能穿越时...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30 09:56
资金导流,不仅为发展“输血”,也能更好培育“造血”能力
青海丰美的水草和洁净的空气,养育了高品质的牛羊。然而,地理位置限制、运输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牧业发展。同时,农牧业投入周期长、回报慢,发展过程中常常遭遇融资贵、贷款难等...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30 09:55
习 骅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09日 第 04 版)
提及中国女排,很多人会不禁想起“学习女排,振兴中华”这句口号。人们始终喜爱女排、关注女排。曾经,万人空巷看女排;而今,“女排精神”继续激励着人们。
精神的回响跨越时空,凝聚为砥砺奋进的力...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11 18:4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就是力量,团结...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9-08 15:20
点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