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7日,厦门经济特经区迎来40岁生日。1980年的这一天,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厦门湖里地区划出一块2.5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立经济特区。厦门,与深圳、珠海、汕头一起,成为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40年来,厦门勇于实践、敢于突破,在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追风踏浪,在对外开放的“窗口”放歌逐行,勇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排头兵,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地处海防前线的海岛小城华丽转身,蜕变为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对外开放共赢世界
“厦门,寓意‘大厦之门’,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对外开放之门,衷心希望把这个对外开放之门建设得更快些更好些。”1986年6月,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这样说道。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厦门以海洋般的开阔胸怀,吞吐着世界的风起潮涌,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大。
率先引进国外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率先实现了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到自贸试验区的迭代升级……40年来,厦门不断提升开放的双向辐射功能,成为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一个重要节点和国际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
开放成了厦门的鲜明底色。
几组数据勾勒厦门开放图景。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到厦门投资创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18亿美元,63个世界500强企业在厦门投资114个项目,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市约70%的工业产值、60%的经济增长和40%的进出口。截至目前,厦门企业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1328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153.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38亿美元。40年来,厦门货物贸易年均增长19%,“厦门制造”已销往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
几个实例彰显厦门开放成果。厦门加快建设通达全球的国际交通网络,将航空网络扩展至欧洲,并实现了对大洋洲、北美洲的覆盖;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现已成为全国四大邮轮母港之一;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及金砖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双向贸易强劲增长,人文交流的纽带紧密连接;中欧(厦门)班列开通至欧洲、中亚及俄罗斯三条国际货运干线,主要通达12个国家和34个城市,并实现与东南亚地区海铁联运,构建起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
在今年9月8日举行的国际投资论坛主旨大会上,来自各国的政要代表通过视频表达了从厦洽会平台寻求商机、携手合作共赢的愿望。同日傍晚,来自35个国家的60多位驻华外交官联袂出席2020厦洽会驻华外交官招待会,共谋合作良机,聆听厦门与世界开放合作的声音。在危机中寻觅商机,在迷雾中拨云见日,厦洽会主动作为、勇当先锋的背后,彰显的是厦门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决心。
特区设立40年来,厦门爱拼敢赢,大胆探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改革创新敢闯先试
改革创新,是经济特区的根和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创新是关键的一招。
伟大的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而历史,透过一个个重要时刻,为其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1981年,湖里荒地一声炮响,揭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帷幕;1982年,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印华地砖厂落户湖里加工区,成为外商进入厦门经济特区的“第一只探路蚂蚁”;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习近平总书记向海内外嘉宾推介厦门,称“厦门的发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历程的一个缩影”……厦门特区纪念馆,一幅幅历史画面,点燃了厦门儿女的澎湃激情,汇聚起万众同心的磅礴力量。
秋日的阳光,温暖明亮。白色的“鹭江号”游艇,静静地停靠在厦门特区纪念馆。
“鹭江号”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与繁荣,许多当年与特区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都酝酿于“鹭江号”上。1984年2月,邓小平到厦门视察,乘坐的就是“鹭江号”。视察期间,他写下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也就是在那之后,根据小平同志的提议,厦门经济特区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131平方公里。从此,厦门的发展摆脱了特区地域狭小的束缚,阔步前进。小平同志这句饱含期盼的“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也一直激励着特区人民不断开拓进取,奋勇前行。目前,厦门经济特区已扩至全市1699平方公里。
40年来,厦门先行先试,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近日参加“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独特而成功的改革实践。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领导者、拓荒者、建设者,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在这片充满激情的创新创业热土,直接参与领导和主抓了经济特区建设初期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特别是主持编制了中国地方政府最早一部纵跨15年的指引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开启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厦门注入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改革基因,树立了久久为功、持续奋斗的生动典范。
40年来,一代又一代厦门特区人坚决扛起为改革探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在国企改革、要素市场、行政管理等诸多领域探索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改革举措。
2015年,在尚未有国家顶层设计及全国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厦门大胆改革创新,率先在自贸试验区推行“三证合一”改革。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的“三合一”大大压缩了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成本。随后,厦门自贸片区的经验推向全国,“三证合一”演进为涉及几十个部门的“多证合一”,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办证时效与体验。
以营商环境为切入点,推进厦门经济特区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厦门对照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实施99项改进任务,“以评促改”,累计推进六轮审批制度改革、三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时效走在全国前列。
经济特区本身是改革的产物,也是改革的“试验田”。厦门改革开放的道路,就是一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改革创新之路,就是一段“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历程。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是厦门改革创新的一块“试验田”。设立5年,这里就累计推出426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93项,有30项厦门经验获国务院发文向全国推广。
今日之厦门,已成中国重大改革先行政策密度最高、力度最大、措施最集中、效果最突出的系统集成地之一,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两岸融合发展的第一家园、全国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重点建设的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中国营商环境最佳城市之一。
勇当“中国之治”排头兵
勇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排头兵,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贡献厦门智慧和力量,是新时代厦门最响亮的口号,也是厦门最新的目标定位。
清晨的筼筜湖,清新美好。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闪动着跳跃的阳光。有横穿湖面的白鹭,还有在湖边锻炼的人们。
很难想象筼筜湖从前竟然是个远近闻名的臭水湖。
据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防汛管理科科长傅迅毅介绍,1988年,厦门打响治污的第一号硬仗——筼筜湖综合治理。此后,经历4期大规模综合整治,才有了如今的一湖碧水,被誉为城市会客厅,成为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筼筜湖的治理成效,是厦门长期以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
在全国率先实践各类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形成山区的绿色生态屏障和近海的蓝色海洋生态屏障;在全国率先实行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率先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进生态文明立法……
四十载春风化雨,四十载开拓进取。厦门,走出一条“速度与质量齐升、发展与生态共赢”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这是厦门给人的直观印象,更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幸福最真切的体会。
人民幸福吗?成为这座城市检验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准。
40年来,一系列厚植民生、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在这片热土如火如荼地展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这座城市的广大人民群众。
“便民无极限,服务零距离。”这是镌刻在筼筜街道官任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的一句话,也是这个社区的行为准则。作为厦门市境外人员聚居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官任社区把社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打造多元治理国际化社区,逐步促进中外居民生活共通、人文相融、资源共享,成为厦门加速城市国际化进程的缩影。
在集美新城体验馆,“十年集聚成城”的集美新城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形象,通过声、光、电、裸眼3DL幕、通电透明屏、4折幕影厅等现代多媒体科技手段,生动地展现给参观民众。
在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的智能控制办公区,通过通电玻璃,在透明的工作区域可以亲眼见证现代航运业工作实景,感受到国际航运的日新月异。
如今,海风海浪依旧,厦门却已旧貌换新颜。
在时代的新起点,整装再出发。厦门,乘着全球治理体系加速重构、“一带一路”走向更远更深的东风,奏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最强音。
璀璨厦门,澎湃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都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自身坚强有力,什么时候党和人民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27 08:39
葛译友 刘军摄/光明图片
【中国人在海外】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欧洲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欧洲为抗疫采取了隔离、宵禁、网络办公等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这也给当地的中国文化传播提出了新的课题。“疫情挡住了人们出行的脚步,却不能阻碍中欧文...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1-01-26 10:16
唯有“最前一公里”放得下、“最后一公里”接得住、“中梗阻”全打通,才能实现全流程的放、管、服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着力推进职能转变,从简政放权入手,推动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形成了“放管服”三管齐下、互为支撑的改革局面。“最多跑一次”“...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26 10:16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吹响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角,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26 10:16
上海市《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内,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许亚云为前来参观的观众做讲解。 记者 刘金梦 摄
“这边是当时出版的6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没有中文版,1920年陈望道老先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
来源:
工人日报
日期:
21-01-26 10:15
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来源:
经济日报
日期:
21-01-26 10:15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今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这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21 10:22
提案人:全国政协委员王茜
案由: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近年来,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但从整体看,我国农业大数据具有来源分散、类型多样、权威性弱等特点,农村地区数据采集传输的技术与渠道不完善,...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21 10:22
图为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剧照。
图为芭蕾舞剧《敦煌》剧照。
核心阅读
从创编理念到主题内涵的薪火相传,以及对现实题材创作的孜孜以求,形成了别具一格、自成一派的中国芭蕾,在培根铸魂、明德扬善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运用芭蕾语汇讲述中国故...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21 10:21
图为广西钦州港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
《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国扛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实现增长,进一步推进国家崛起》的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题为《中国经济增速超过疫情前》的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以《中国经济增长比疫情前还快》...
来源:
经济日报
日期:
21-01-21 10:21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90后”“00后”的青年一代奋战在医疗救治、社区防控、志愿服务的一线;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年轻的“第一书记”为乡亲们的好日子奔波忙碌、倾情奉献;“嫦娥五号”探月成功返回,日夜攻关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辛勤工作……极不...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21 10:17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安徽各地民政民生事业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为新阶段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奠定了民生工作基础。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民政部悉心指导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日期:
21-01-21 10:17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讲解员在为观众讲解。周欢 摄
朱德军官教育团会议室旧址。朱磊 摄
江西大旅社喜庆礼堂内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供图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的组合雕塑。
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号,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于此。在纪念...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21 10:16
广州,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两岸,广州塔、国际金融中心等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
越秀区恤孤院路上,一个掩映在洋房建筑群中的小型广场,是无数人心中的精神地标。
98年前,这里曾有一幢两层砖木结构金字瓦顶的普通楼房,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
21-01-21 10:15
1月13日,一个冬日暖阳的午后,在天津市河北区志成路33号,北洋法政学堂遗址前,天津市李大钊研究会会长、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教授刘国有轻抚砖石:“100多年前,青年李大钊正是在这里度过了6年的求学时光,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来源:
工人日报
日期:
21-01-21 10:14
“每逢佳节倍思亲”。年关将至,春节期间能不能回家团聚,牵动着许多人的心绪。从多个省份倡议“就地过节”,到多地向在外游子发布“非必要不返乡”的公开信;从有的高校明确“家住中高风险地区的在校师生,寒假期间原则上不回家”,到有的驻外大使馆发布“非必...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21 10:03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外景。
影像中国
上图: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外景。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供图
下图:中共四大纪念馆内景。
中共四大纪念馆供图
中共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
信仰之光,带来民族希望
梧桐掩映的道...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
21-01-20 08:29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使党员权利的行使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为党员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可靠保证。《条例》的颁布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来源:
人民政协报
日期:
21-01-19 10:13
心理韧性包括个人胜任力、控制力、安全感、包容负面情绪、积极应对挑战、灵活应变、建立积极的社会联系等能力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零星散发新冠肺炎病例,一些地区突发聚集性疫情,多地精准化防控措施又对一些区域执行了居家隔离政策,这让很多人原本放下的...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日期:
21-01-19 10:13
编者按: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向祖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这是一份庄严的承诺。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绿色、共享...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19 10:13
2020年,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高速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图为乘坐动车到达江西南昌站的旅客有序出站(2020年5月5日摄)。新华社发(张学东摄)
记者 董蓓制图
记者 董蓓制图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1-01-19 10:07
开栏的话
时间,总是由奋斗定义。
2021年,奋进的中国迈上新的征程,奋斗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一百年岁月峥嵘,一百年初心如磐。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19 10:06
中国经济跃上新的大台阶!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初步核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达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GDP突破100万亿元,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彰显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
...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19 10:06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的强大合力
基层探索实践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改革的滚滚热潮。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公开征求...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19 10:04
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复制件)。
2019年中共四大纪念馆举办“为国旗而歌”系列活动。
《共产党宣言》1920年9月版。
《共产党》月刊创刊号。
《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外景。
中共一大会址纪...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1-01-19 10:01
陈卫
2020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做好统筹谋划,定方向、抓落实、开新局,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提供强大舆论支持。
政治引领有高度
...
来源:
中国环境报
日期:
20-12-17 15:35
走进位于安徽濉溪县的安徽小花褂服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面智能试衣镜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一名顾客在试衣镜前站立几秒,机器上就显示出他的动画形象,再点击屏幕右侧的试衣按键,顾客身着不同服装的效果就呈现在了屏幕上。“智能试衣镜是我们和深圳一家公...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0-12-17 15:34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供了丰富资源。我们要用最鲜活的抗疫...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0-12-17 15:33
“小村规”撬动“大治理”,“小积分”成为“大账本”,越来越多的好经验好做法以适宜的方式在各地“生根发芽”,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之中,乡村治理面临着许多需要破解的挑战和难题,强化实践探索、总结成...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0-12-17 15:33
点击更多...
|